Japanese Sake 日本清酒Sake 101日本酒學

【日本酒學】 「無色」的日本酒?日本酒之色

 

現今充斥著市場的日本酒,主流幾乎都是接近透明的「無色」酒液,所以,一般都稱為「清酒」。但其實在釀造工程,日本酒在上槽後、剛剛從酒粕榨取出來、尚未過濾的酒液,都是帶著偏綠的濃郁金黃色。

以品飲日本酒的白瓷「蛇目豬口杯」,其杯底畫著白色與藍色間隔的圓圈(蛇眼)花紋。據說藍色的部分可用來檢査酒中有沒有懸浮的雜質,白色則可用來辨視酒的色澤,兩種顏色之間的界線,則可以用來分辨酒質是否清澈。

 

 

 

text / photo : UMAI Database | 歐子豪監修

 

| 無濾過與活性碳

使用藍色的原因,是因為藍色是黃色的對比色,所以,反映在白色上方的黃色會因為杯底的藍色而更容易被顯現出來。 
 

 

 

發酵完畢後,會進入榨酒程序。

顏色的產生主要原因在於它是由米中溶解的成分引起的,由糖和氨基酸引起的變化,稱為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,導致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黃。儲存期的延長,清酒呈深黃色和棕色。但在裝瓶出貨時,酒廠卻刻意將其調成了接近透明的顏色,這是因為過黃的色澤會令消費者誤會酒質已經變異,市場不大青睞。

所以,大多數的日本酒在推出市場前,都會藉由過濾個這程序來把雜色除掉,而大部分的過濾程序大都使用活性碳,也就是在酒液裡加入粉狀的活性碳,讓顏色與雜味吸附在活性碳上之後,再將活性碳濾掉。如果在酒瓶上看到“無濾過”的標示,就是沒有經過活性碳的過濾程序。

此外,沒有經過活性碳過濾,酒的色澤上呈現出淡淡的黃色(山吹黃/ヤマブキ),香氣上較奔放,口感也呈現較有層次感,更可以品嚐到米的旨味。有一部分的日本酒愛好者,特別喜歡無濾過的口感,因此酒藏也會推出這些限定的酒款。

 

 

 

* 「梅納反應」指食物中的還原糖(碳水化合物)與胺基酸/蛋白質在常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反應,會產生褐色聚合物、香醇的味道,其結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。

 

 

| 濾過 滓引き與濾過

榨酒過程是在酒醪(もろみ)完成的時候,將酒液和酒粕分開。

但基本上是不可以達到完全分離,因為酒醪中、和榨酒前用作裝載酒醪的布袋上仍然會有小澱粉顆粒和蛋白質,它們仍然會存在於酒液中,如果就這樣直接入瓶,它們將沉澱於瓶底。
這酒液稱為「滓酒(Ori Sake/おり酒)」,此時會以「滓(Ori/おり)」「濾過」這兩個步驟把酒液濾成清澈。

「滓」是降低酒缸的溫度,讓酒液稍微閒置並沉積在酒缸底部,並僅將在酒缸上方部分的清液裝入另一個酒缸或直接注入瓶中。第一次抽取酒液稱為“一引き”、第二次為“二引き”或“仲引き”、而第三次稱為“本引き”。通過這個程序取得相對清澄的酒液。

我們也可以在市場看到諸如「あらばしり(Arabashiri)」「おりがらみ(Origarami)」之類在這情況下被直接裝瓶的薄濁酒產品,因為事實上這狀況的酒也滿有風味。

 

 

| 活性炭實驗

 

1) 活性炭實驗:在添加了活性炭1小時之後,蛋白質開始聚集和下沉。中間是在4小時後,最後一次拍攝是在18小時之後。
 
 
2) 在添加活性炭比較:最右邊是原酒。右邊的第二個瓶子是每1000公升原酒中的40克活性炭,而第三、四個瓶子分別以100g/1000L及300g/1000L的比例以作實驗。事實上,添加活性炭或多或少會為酒液帶來味道。雖然能令酒液變得清澈,但味道會轉淡和酒體變得較輕,所以酒藏會依不同的作品而調整活性炭的使用量,或選擇不添加。
 
 
3) 現在許多酒藏都已使用活性炭濾過機,中間位置是可以更換的活性炭濾芯(用活性炭濾紙),藏人會透過增減濾芯的數目來控製酒濾過的程度。
 

 

 

| 清酒變質

清酒在日本生產時只會標註裝瓶日期,而不會標註賞味期限,因為清酒沒有一個標準的到期日期,一般來說只要品質沒變壞,都是可以飲用的。

 

然而很多人會問:「清酒越放越黃,清酒色澤變黃是不是壞了?」清酒保存的條件最好是在攝氏20度以下,等級較高或特殊商品如生酒等會希望保存在冷藏低溫,溫度並不是造成酒質變黃的主要原因,反而光線中的「紫外線」才是元兇。不只是陽光直射,包含日光燈的光線,都會造成這種酒質變黃的情況,也會產生所謂的「日光臭」這種特殊的臭味,所以大部分清酒在保存時會盡量避免放在透光的房間,甚至在酒瓶外多包覆一層報紙等方式減少光線直射,相信大家也明白為什麼很多清酒的瓶身設計,使用的是深色的綠色、褐色和黑色等等顏色設計瓶身,目的就是要避免清酒受光線直射而變質。

 

 

 

| 酒瓶之顏色

近年日本清酒之容器,有各式各樣包裝物料如紙包、膠樽、鋁罐相繼出現。

以前日本酒商會以木桶(樽TARU)酒瓶(壺TSUBO)以散裝發售,由明治19年起,開始有預先包裝好的瓶裝清酒販賣,到明治42年開始有一升瓶裝的清酒販賣,及至大正年間開始普及,直到今天,日本清酒市場之預先包裝玻璃瓶還是以一升瓶(1800ml)為主流,而受到零售市場和清品清酒的普及,近年才有被四合瓶(720ml)取代之趨勢。

昭和40年代後半期,清酒是以「淺藍色」之玻璃瓶為主、及後為了防禦紫外線的傷害,「茶色」「綠色」之玻璃瓶相繼出現。

 

對日本清酒來說,日光及紫外線會影響其質素,特別是紫外線,因為會令清酒變色及變味。而茶色之玻璃瓶正好有防止紫外線穿透之功用。為了防止日光對清酒之影響、相繼出現了「黒瓶」「褐色瓶」「深綠瓶」之較高級感覺之新瓶並開始普及。

日本清酒之最大敵人是日光中之紫外線(其實對人體之肌膚亦一樣)。倘若將清酒直接陳列於熒光燈(光管、省電膽)或日光之下的店鋪,必須注意進出之管理,要先入先出,如清酒標籤上之生產日(入瓶日)已經達半年或以上、就有可能出現問題,必須盡快處理。
近年,日本研發了一種能夠遮光之膠膜,聽說可以完全隔絕紫外線。在新潟縣之一間名清酒釀造者,就設計了一個葫蘆型之鋁質酒瓶,以作完全隔絕紫外線之用。

 

如果各大清酒愛好者明白防護紫外光的重要性、於購入時有這方面的知識,就能明白釀造者之心意了。

 

 

| 古酒之體驗

近年日本清酒之容器,有各式各樣包裝物料如紙包、膠樽、鋁罐相繼出現。

 

 

酒 體 輕 盈

種類:大多作品屬於「淡麗」類型。近來市場也有冷藏低溫熟成的大吟釀酒或吟釀酒,都屬這一類。

口味:一般喝起來仍有清爽的口感,但會多添幾分圓潤。假如是吟釀酒,由於吟釀酒的精米步合較低,所以整體變化範圍並不會太大。

配餐:能搭配一般料理。讓酒液在杯中慢慢變化,閒放一段時間令其「透一下氣」,再搭配料理也有不同趣味。

酒 體 中 等

種類:能夠清楚地體會到熟成變化的過程。市面常見的有熟成年期較短的純米酒。

口味:風味架構開始略為複雜,但給予一點時間,接下來口感會變得更圓潤。推薦常溫或溫飲。

配餐:開始注重烹調的旨味感,比較容易品嚐到酒的美味。一般適合搭配熏制料類料理或以意大利火腿佐酒。

 

酒 體 渾 厚

種類:通常是常溫熟成的純米酒或本釀造酒等適合「濃熟」型的酒款。殘留的酒米旨味成分,會出現劇烈變化。

口味:芳醇複雜香氣及渾厚口味,是大家心目中典型的古酒。一般多以常溫品飲,溫燗飲用也能品嚐到更豊富的滋味。

配餐:適合配重口味的肉類和料理。也能挑戰熟成乾酪,生煎鵝肝,微苦巧克力等意想不到的搭配,此酒款類別或多或少都帶有紹興風味,對日本酒文化來說乃是逸品。

 

 

 

 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