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家權:北海道速成海味
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、知名食評人及電台飲食節目主持。
吃 在 鮮 活 的 最 前 線
北 海 道 速 成 海 味
撰文/攝影 梁家權
© 2018 UMAI Magazine, Sake Promotion Association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©2018 日本酒振興會 嚐日雜誌
移居北海道的老友早前回港,塞來兩個透明小膠袋,一個裝着一隻乾鮑,另一是烏卒卒的乾刺參。雖然那乾鮑看上去約十多頭,刺參也只有一根手指般大,始終是日本海參鮑魚,都是矜貴的山珍海錯,如此重禮太客氣了。
「不是天然生曬的,便宜得多。」聽他這麼說,仔細端詳那隻乾鮑,只見顏色深鬱,聞起來散發一股鮑魚特有的香味,拿上手有點份量。說實話,如果夠大隻,說它是吉品別人不敢輕易否定。
原來這是北海道一家中等規模的海味工房產品,月前帶美食團到噴火灣大吃大喝,央老友讓我們往訪工房,見識一下人工烘製的海味是如何產生的。這工房不只做乾鮑和海參,也做珧柱,同時另闢一角炮製一夜乾魚鮮,以及包裝妥當的即食海膽和已調味的即食帶子。
記憶中在超市買過類似泡在淡鹽水中的金黃海膽,工房將一盒本要封口的海膽讓我們試味,味道依樣濃郁,既方便又好味。至於拌了醬油和黑胡椒的帶子,更加惹味非常,我懷疑根本不有人拿來送飯,在拉麵和烏冬上放一兩枚則有可能,但它絕對是送酒的最佳小食。
大家圍在桌前搶吃海膽和帶子,幾乎忘記了要了解海參和珧柱的製作,要師傅提高嗓子提示才發現爐中有幾十斤小刺參在泡烚。這裏所有海味都是產自北海道,即是說海參、做珧柱的扇貝和鮑魚,都是選自不受污染的水域,品種和質素都有保證,但問題是人工烘製與天然生晒是兩碼子過程。
傳統都說天然生曬的海味,經年累月長時間吸收日月精華,讓海產本身不僅慢慢收水,同時因應乾燥的風吹和太陽光和熱力的作用。還記得本港老牌富豪飯堂的老闆,多年前曾專程到日本了解生曬鮑魚的技藝,自此舉凡天氣合適都取出珍藏的乾鮑在豪宅的天台曬日光浴,日落時乘鮑身仍帶有餘溫,用牛油紙包好放回鐵罐裏,第二天有日頭時又重複的做,如此這般,鮑魚的味道便愈見濃縮,表面冒出灰白粉末,是鹽份被迫出了來,而重重複複的冷縮熱脹,鮑魚的肌理結構起了變化,逐漸出現所謂溏心化。
機器烘製如何取代四時日夜有序的過程?工房的環境是機器、暖房、焗爐和風乾的空間,幾乎完全抄足天然生曬的步驟,又聘用了經驗了豐富的師傅,烘製一段時間便放涼一段時間,不斷重複工序,師傅按海產的具體狀況調節烘焗時間的長短,一隻乾鮑通常經過兩三星期周而復始的工序。這種速成法,或許不及全天然生曬,但卻相對便宜,而且不受天氣影響。人不一定勝天,但人可以創出新天。
期待各位支持? *懇請在入數紙上寫上姓名、郵寄地址、聯絡電話,WhatsApp到 電話 94081839, 或PM短訊給梁家權。 |